人才培养方案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专业建设 > 人才培养方案 > 正文

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
时间:2025年06月09日 13:25  作者:  点击量:

附件2

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
Business Administration, 120201K

 

一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与方法,具备战略思维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系统掌握企业运营、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,具有社会责任感、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,能在地方中小企业、基层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运营管理、项目策划、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应用型、复合型管理人才。

为培养立德树人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本专业毕业生在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具体为:

目标1.系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工具,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具备卓越的商务伦理与社会责任、扎实的管理理论与素养、专业的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。

目标2.具备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,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具有专业道德、职业责任感、社会责任感,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精神,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。

目标3.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,具备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,掌握管理应用类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,能胜任行政部门、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。

目标4.结合区域文旅资源、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,开展管理创新实践,具备项目策划、市场开拓和团队管理能力,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,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,掌握大数据分析等新型管理技能,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毕业要求

本专业对所培养的学生的毕业要求是:

毕业要求1:思想品德与理想信念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,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,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知识;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,为人民服务。

1.1树立正确的三观。能够识记并复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世界观,价值观。

1.2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。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。

1.3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

毕业要求2: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。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;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、基本理论、基本技能。

2.1掌握管理学知识。掌握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。

2.2掌握经济学知识。熟悉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理论。

2.3掌握专业基础知识。扎实掌握会计学、财务管理学、经济法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。

2.4掌握专业相关知识。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前沿知识和相关理论。

毕业要求3: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。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管理问题,具备咨询、策划工作和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。

3.1 解决管理问题能力: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,有效解决工商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。

3.2 决策能力:熟练运用定量分析方法,对管理决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。

3.3 管理业务操作能力:具备企业内部管理业务操作能力,以及行业、市场分析与开发能力。

3.4 工商管理专业学术能力: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,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、研究报告、案例分析或调研报告等。

毕业要求4:继续学习的能力。善于应用新工具、新方法学习工商管理新知识的能力。具有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。

4.1 获取知识能力:掌握高效获取、加工和利用信息的方法,持续追踪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。

4.2 专业学习方法:熟练掌握工商管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,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。

4.3 专业论文写作:精通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技巧与方法,熟练运用统计调研等基本方法和工商管理类软件。

毕业要求5:灵活思维的能力。具备专业所需的多种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,正确认识专业对社会的影响。

5.1 具有专业实务能力:拥有战略视野和敏锐的问题意识,能从多个角度辩证地提出见解和解决方案。

5.2 具有专业思维能力: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,能够独立思考和准确判断。

5.3 具有专业创新思维:富有创新思维,能够拓展思维边界,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方法。

毕业要求6:沟通与合作能力。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、人际沟通、信息获取能力。具有团队交流协作能力及策划、组织、协调能力。

6.1 沟通能力:熟练运用母语及至少一门外语,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阅读、会话和写作。

6.2 合作能力:具备出色的团队交流协作能力,以及策划、组织和协调能力。

毕业要求7:持续发展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,培养创新思维与业态融合能力,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,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、择业观,做好中长期的职业规划,提升就业竞争力,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。

7.1 创新创业能力。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,能够结合行业需求开展创新实践,提升创效能力与职业转换潜力,培养发现、评估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的能力。

7.2 就业竞争能力。掌握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,提升就业竞争力,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。

7.3 身心健康。具备完成本专业领域高强度工作所需要的健康体魄,具有良好的心态、正常的心智和自我调适能力。

三、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

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,实行弹性学习年限。基本学制为四年。学生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三年,最长不得超过六年。对休学创业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至八年,保留入学资格时间、参军入伍学生保留学籍时间不计入最长学习年限。学制:标准学制四年,弹性学制3-6年,创业修学最多不超过8年。

四、毕业及授予学位要求

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或教育环节(统称为“课程”),获得153学分,并符合各项要求,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。学生取得毕业资格,并符合我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,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。





下一条: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