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设置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本系概况 > 专业设置 > 正文

应急管理专业

时间:2025年06月13日 11:23  作者:  点击量:

一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旨在培育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进步需求,政治立场坚定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、复合型、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人才。毕业生将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坚实的管理学、经济学基础,广泛的知识储备,卓越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,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优秀的心理素质。学生不仅要精通应急管理的核心理论与技术,还需擅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精准判断,有效协调资源,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。毕业后可广泛服务于政府机构、非政府公共组织、大型企业及各类社会机构,在灾害预防与应对、社会安全保障、生产安全监管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

为立德树人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本专业毕业生在4年左右的预期目标具体为:

1.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并重。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,牢筑“四个意识”,建立“四个自信”,坚实“两个维护”。同时,学生能够展现出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,保持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状态,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,成为各行各业的楷模。

2.强化领导力与国际化视野。学生在职业生涯初期即能展现出突出的创新意识、卓越的团队合作精神、开阔的国际视野及高效的管理能力,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。

3.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。学生系统掌握应急管理的基础科学理论、基本方法论及核心技能,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独立解决应急管理难题的实践能力,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,高效应对各类挑战。

4.专业技能全面且精湛。学生需精通风险识别、评估与控制,管理与监察,以及应急管理与救援等全方位专业技能,能够迅速响应各类突发事件,有效组织救援行动,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与影响。

5.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。学生应具备强烈的自主学习动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,能够紧跟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,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行业挑战。

二、毕业要求

本专业对所培养的学生的毕业要求是:

1.知识底蕴深厚。学生将构建扎实的科学与人文知识基础,精通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基本原理,并深入掌握现代应急管理的理论体系、技术手段与实践方法,形成独特的应急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与技能专长。

1.1系统学习科学与人文基础课程,完成知识体系框架搭建。

1.2熟练掌握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核心理论,通过课程考核与案例分析验证。

1.3精通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,完成应急管理方案设计。

2.问题解决能力。运用前沿研究方法与现代分析工具,学生能够精准剖析应急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,提出创新解决方案,展现卓越的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。

2.1掌握应急管理领域前沿研究方法。

2.2熟练使用数据分析软件等现代分析工具,处理应急管理相关数据。

2.3针对复杂应急管理问题,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

3.心理素质稳健。培养具备高度应变能力、环境适应力、积极乐观心态及强健体魄的个体,同时强化自我成长与完善的内在动力,如信仰追求与情绪管理。

3.1通过情景模拟训练,具备在突发状况下快速反应与决策能力。

3.2建立情绪管理机制,在压力环境下保持稳定心态与积极态度。

3.3坚持体育锻炼,具备应对高强度应急工作的体能素质。

4.公共管理素养。深化对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认知,包括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政治学、行政学、社会学等多领域知识,熟悉国家应急管理政策法规,展现深厚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洞察力。

4.1系统学习公共管理多学科知识,完成跨学科课程学习与考核。

4.2深入研究国家应急管理政策法规,通过政策解读与应用实践检验。

4.3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,形成对应急管理实践的深度分析能力。

5.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。精通一门外语,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,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应急管理合作与交流,促进全球应急管理体系的协同发展。

5.1达到外语专业四级或同等水平,能进行应急管理专业文献阅读与翻译。

5.2了解国际应急管理理念与标准,参与至少1次国际交流研讨活动。

5.3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,独立完成国际应急管理合作项目策划。

6.信息技术应用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工具与管理信息系统,具备定量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,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保障,同时展现一定的学术研究潜力。

6.1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,完成应急管理相关文档高效处理。

6.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与维护,实现应急管理数据有效管理。

6.3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,完成应急管理数据分析报告。

7.沟通表达卓越。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,学生都能就应急管理各领域问题,如灾害应对、化工安全、社会安全等,与业界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,包括设计调研工具、撰写专业报告、清晰陈述观点及有效回应反馈。

7.1设计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调研问卷,有效收集行业数据。

7.2撰写逻辑清晰、内容详实的应急管理专业报告。

7.3通过学术汇报与公众宣讲,准确表达应急管理观点与方案。

8.危机应对能力。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全面知识与技能,能够灵活应对食品安全、公共卫生、危化品管理等不同领域的公共危机,展现综合应急管理能力。

8.1熟悉不同领域公共危机特点,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。

8.2参与应急演练,熟练运用应急处置流程与技术手段。

8.3具备危机后评估与恢复管理能力,提出改进优化方案。

9.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。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,确保在管理实践中恪守职业道德规范,勇于担当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

9.1参与人文社科类实践活动,强化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。

9.2学习职业道德规范,在应急管理模拟实践中恪守职业准则。

9.3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参与至少1项社会应急服务项目。

10.持续学习与发展。紧跟应急管理学科前沿动态,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习惯,不断提升自我,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。

10.1定期关注应急管理领域学术期刊与前沿会议,把握学科动态

10.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,每年完成至少1门应急管理相关课程学习

10.3总结实践经验,持续优化应急管理知识与技能体系

三、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

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,实行弹性学习年限。标准学制为四年,弹性学制3-6年,创业修学最多不超过8年。即基本学制为四年,学生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三年,最长不得超过六年。对休学创业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至八年,保留入学资格时间、参军入伍学生保留学籍时间不计入最长学习年限。

四、毕业及授予学位要求

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或教育环节(统称为“课程”),获得相应学分,并符合各项要求,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。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取得152学分,并符合我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,经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,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。



上一条:财务管理专业